“我们的注射剂,生产成本不到3毛,医院卖5元,中间到底赚了多少?”最近,一家药企的负责人盯着浙江省医保局发的一份表格,愁得睡不着。
9月11日,浙江省医保局药械采购中心专栏发布《药品生产经营情况和价格构成情况表》,表格除了要求填写药品基础信息外,还要求填报2020-2024年销量及每年对应的平均出厂价、制造成本、期间费用、销售利润、税费、流通环节差价等信息。
这意味着,浙江要给全省销售的药品“扒皮”——从工厂到患者的每一分钱利润,都要摊开晒在阳光下。
药价这次难道要裸奔?
39深呼吸获悉,日前,国家医保局正在积极推进有关部门移交的部分药品制造成本与售价差异大问题的整改工作,同时针对药品在不同省份间存在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问题,组织开展省际间价格协同规范治理行动。
此次要求药品成本完全公开,被不少药企质疑是“杀鸡取卵”。一旦企业失去足够的利润后根本无法支持产品质量的升级改造和新品的研发投入,“现有成熟的销售代理团队的路都要被堵死。”
展开剩余86%据了解,药品价格在各环节的实际构成中,生产成本只占30%;商业流通成本占到20%—25%,其中包含医药代表5%的提成;医院环节占据45%—50%,包括医院加价、折扣和医生回扣的费用等。药品成本完全公开,意味着中间环节将全部被砍断,部分药品市场竞争力将大打折扣。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企人士对39深呼吸表示,填报数据一向是“走过场”,很多隐性成本无法体现,而数据真假也难以完全核实。但他表示,目前仅为浙江省医保局进行药企成本调研,医保局的下一步的政策意图才值得关注。
◎ 浙江省医保局药械采购中心专栏发布的《药品生产经营情况和价格构成情况表》,引发了行业内不小的讨论。/ 图:浙江省医疗保障局
国家将再次大规模调查药品成本?
药企担心医保局下一步是,国家将再次大规模调查药品成本,对 “一药双价”问题进行彻查。
不同于以往,此次浙江省医保局的成本调查,细节要求极为严格!
特意指出,对于存在出厂价“低开”和“高开”两种情形的企业,每个出厂价都需要独立填报,包括规格、产能、销量、成本、费用和物耗等各项信息,片剂、胶囊剂需按最小零售包装填报。
其中,拟合销售费用率计算公式也被明确给出:(销售费用+流通环节差价×Max(流通环节差价/含税出厂价-10%,0))/挂网价。
这一复杂公式显示出医保局对药价构成的深入洞察。
浙江的动作并非孤例。就在今年3月,湖南省医保局同样发布了一份《关于部分药品成本构成情况的公示》,直接公示了三家企业、两个品种的药品成本构成情况,对挂网价格与实际成本价格相差过大的情况督促调整价格。
据悉,湖南省医保局公示的企业为南京恩泰医药、四川邈济生物以及湖北欣泽霏涉及二羟丙茶碱注射液、阿法骨化醇滴剂两个品种。
湖南省医保局相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在河南十九省联盟集采中,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报出了0.78元/支的最低价,另外9家中选企业价格均未超过1元。相比之下,南京恩泰和四川邈济在湖南的挂网价分别高达48.59元/支和52.99元/支,是集采价格的60余倍。
阿法骨化醇滴剂的情况同样惊人。在2021年第五批国采中,阿法骨化醇片、软胶囊剂型已经被集采,报价最高的重庆药友价格也不过36.9元/盒。
而湖北欣泽霏的阿法骨化醇滴剂在湖南挂网价格高达369元/瓶,几乎是集采价格的10倍。
为什么两个药品在湖南挂网价格这么贵?湖南省医保局直接向这几家企业讨要说法,在调查了药品的制造成本、期间费用、销售利润、税费、出厂价、含税出厂价等后,发现药物生产成本不到挂网价格的一半,中间环节(流通、返点、回扣)吃掉了大部分利润。随后,湖南要求企业要么降价, 否则停止采购。
◎ 湖南省医保局公布一药品生产成本。/ 图:湖南省医疗保障局
此后,辽宁、安徽、湖北、青海等相继发布了药企业价格自查自纠公告,被不少行业人士认为这是国家医保局的有组织行为,药价“透明化时代”即将到来。
业内专家分析,公开成本的做法标志着医保控费从单纯压制价格转向基于成本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摸清药品真实成本,医保部门将获得更充分的谈判依据,未来药品定价和医保支付将更加精准。
对于医保局来说,也并不是不允许药物挂高价,反而允许企业存在合理利润空间,并根据成本变化等合理因素自主进行调节价格,但前提是要求企业要对药品定价做出合情合理的说明,而不是随意的“自主定价”、“漫天要价”。
但是,不可否认,在医保用好“救命钱”的初衷基础上,这也将客观促使药品降价更加残酷。
浙江省这一“刀”砍的是短缺、易短缺药品
其实,医保局对全国药品成本价格进行“摸底”已不是第一次。
每两三年就会进行一次的成本调查,而每一次都会迎来药价大幅度降价调整。此次,浙江省率先进行成本调查,让行业如惊弓之鸟。因为,近些年来,企业利润空间已大幅压缩,部分企业甚至面临亏损。
一药企人员告诉39深呼吸,行业利润下降不仅削弱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力,还可能导致恶性竞争和质量隐患,最终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地方医保局负责人认为,随着10批药品集采的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推进,目前已经可以估算出市面上仿制药价中的“水分”比例。另外,近期国家医保局通过挂网价格专项治理的方式,和集采制度组合推进,药品定价机制已经相当完善了。
这个时候再进行大规模成本调查,已经没什么必要了,企业们大可以放宽心。
浙江省医保局很快就进行了辟谣,表示此次要调查的“药品生产成本”,其实是短缺、易短缺药品的成本。
如果这些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提出要求涨价,首个受理涨价的省份要开展价格和成本调查,药企要对挂网价涨价的成本因素作具体说明。
浙江省医保局没有另外发文,只是把这份短缺药涨价时企业需要填报的表格挂在“资料下载”栏目中,结果被行业媒体发现了。
至此,所谓的药品成本调查,目前来看是告一段落。
◎ 《短缺药品价格的风险管理操作指引》。/ 图:国家医保局
当下全国药价治疗“动真碰硬”
不过,乌龙事件背后反映的行业心态令人玩味。
9月以来,我国药品挂网价格治理工作进入密集实施阶段,甚至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15天内连续发布5批因未按要求调整价格而暂停部分药品采购资格的名单。
“药企不降价就暂停采购资格,不存在‘缓冲地带’,释放出药价治理升级的信号。”医法汇创始人张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往对药价的监管手段相对柔性,如今则更趋强硬,核心是破除药价虚高。从集采中选品种、到未中选品种,从院内到院外、再到线上,化药、中成药等任何存在“虚高利润”、不合理定价的药品都将面临监管严查。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在举行的医保专场中介绍,今年已经推进了8批药品价格风险处置,督促566家企业调整了726个药品品规的价格;正在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对异常价格予以标识。
39深呼吸获悉,尤其是“四同”药品价格治理,让曾经被视为价格安全区的中成药领域,再也无法安稳的高价下去了,多家行业内知名中药企业的药品因价格“虚高”被暂停采购,包括太极集团、天津同仁堂等颇具市场影响力的药企。
◎ 今年以来,各地根据挂网价格一览表展开了新一轮价格治疗,中成药最受影响。/ 图:图虫创意
值得注意的是,第十一批集采启动在即,医保局透露将对集采中标药品的价格管理更加合理。过去有些企业为了中标,拼命压价,甚至可能影响药品质量。这次规则优化,重点防止这种“内卷”,不再单纯比“谁报价最低”,而是设定合理价差范围,避免一家超低价搅乱市场。
最低价中选企业要写保证书,承诺价格不低于成本,防止恶意竞争。严查围标串标,鼓励企业举报违规行为,首个自首的还能从轻处理。
张勇表示,可以预见,随着各方共识逐步落地,一系列更精准、更具针对性的价格治理政策将陆续出台。这些政策可以保障每位患者都能获得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药品,最终实现医药服务的普惠性与可及性。
作者|王慧明
排版|深深
封面|123rf
首图|锐景视觉专业个人配资门户
发布于:陕西省恒正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