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WHO(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提出:“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疾病”。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疾病,作为影响生活质量的一个严重问题,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关注,并被列为是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疼痛不是“小毛病”,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及时关注和科学应对,才能避免小痛拖成大病。10月20日是“世界镇痛日”,让我们一起提升人们对疼痛的认知配资门户网官网网站,促进人们正确对待疼痛。
一、疼痛分几个等级?
临床常用疼痛评价包括数字评分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标准。
数字评分法是将疼痛的程度用0至10共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代表最痛,病人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这11个数字中挑选一个数字代表疼痛程度。
0分:无疼痛。
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
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
7---10分:患者有极强烈的疼痛,疼痛剧烈难忍。
展开剩余75%二、对于疼痛人们往往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误区一:疼痛不是病,忍忍就习惯了
疼痛可以是疾病,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急性疼痛往往是机体发生病变或者损伤的信号,要及时就医。而慢性疼痛不及时治疗,会造成症状加重,延误诊治时机,为后续治疗增加难度。
2.误区二:疼痛就自己买镇痛药吃
不明原因的疼痛,自行服用镇痛药后可能会短暂地缓解症状,但不利于观察病情和判断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从而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误区三:出现疼痛,检查指标正常,就没事
指标的正常,只能是从某些角度看身体某方面是正常的,但是不能涵盖整个躯体的情况,疼痛一定是有原因的,只不过看有没有发现原因,比如三叉神经痛患者,查血液检查正常,头颅CT或者MRI大部分正常,但是患者就是眼周、嘴角等面部疼痛,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全面评估。
4.误区四:止痛药会上瘾,能不吃就不吃
我们常说的“上瘾”通常指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在医生指导下短期、规范用于急性剧痛(如术后、癌痛)是安全且必要的。而日常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并无成瘾性。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利远大于弊。
5.误区五:哪里痛就治哪里
疼痛的部位不一定是病根所在。例如,心肌梗死可能表现为左肩疼痛,腰椎问题可能引起腿痛(坐骨神经痛)。盲目止痛可能掩盖真实病情,延误治疗。
三、科学应对疼痛:您可以这样做:
1.寻求专业帮助:许多大医院都设有“疼痛科”。疼痛科医生是专门处理各种急慢性、复杂性疼痛的专家,他们拥有药物、神经阻滞、微创介入等多种武器,能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
2.准确描述疼痛:就诊时,尽量清晰地向医生描述:部位:哪里痛?会不会放射到其他地方?性质:是针刺、刀割、火烧、胀痛还是酸痛?程度:如果用0-10分给疼痛打分(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的痛),您打几分?时间:什么时候开始痛?持续痛还是一阵一阵?诱因或缓解因素:什么情况下会加重?什么情况下会缓解?
3.配合非药物疗法:除了吃药,很多方法也能有效缓解疼痛,如:物理治疗:按摩、热敷、冷敷、理疗等;运动康复: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拉伸等;心理调适:学习放松技巧、正念冥想等,有助于缓解由疼痛带来的焦虑;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充足睡眠。
如果您或家人正被疼痛困扰,别再默默忍受,请及时就医、科学治疗,才是对身体最大的负责。让我们一起告诉身边人:疼痛无需“忍”,健康值得被认真对待!
【本期专家】
王罡配资门户网官网网站,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疼痛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颈椎病、腰脱、癌痛等疼痛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对疼痛相关疾病的微创手术技术具有丰富的经验。
发布于:辽宁省恒正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